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发表时间:2024-11-27 13:59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一般会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来定罪量刑,根据《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由于防卫过当的特殊性,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因此,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具体的量刑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防卫过当的程度 如果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相差悬殊、明显过激,超过必要限度的程度较大,那么在量刑时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幅度相对较小;反之,如果超过必要限度的程度较小,则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幅度相对较大. 罪过形式 疏忽大意过失:防卫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不法侵害人死亡,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这种情况下,防卫人主观恶性相对较小,在量刑时会作为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加以考虑. 过于自信过失:防卫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不法侵害人死亡。相较于疏忽大意过失,其主观恶性稍大一些,但仍然要比故意犯罪的主观恶性小,在量刑时也会适当从轻、减轻处罚. 所保护权益的性质 如果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等重大合法权益,那么在量刑时会更倾向于减轻或免除处罚;若防卫行为所保护的权益相对较小,如较小的财产利益等,在量刑时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幅度则会相对较小. 防卫行为的起因 如果防卫行为是因不法侵害人的严重过错引发,如不法侵害人正在实施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那么防卫过当致人死亡的量刑会相对较轻;若防卫行为的起因是由一些琐事引发的轻微不法侵害,而防卫人却采取了过激的防卫行为导致不法侵害人死亡,那么在量刑时减轻处罚的幅度会相对较小. 造成的危害后果 除了致人死亡这一结果外,还需考虑是否造成了其他严重后果。如果防卫过当行为还导致了多人受伤、重大财产损失等其他严重后果,那么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幅度可能会相应缩小。 防卫人的一贯表现及犯罪后的态度 如果防卫人一贯表现良好,无违法犯罪记录,且在犯罪后有自首、立功、积极赔偿被害人亲属等悔罪表现,那么在量刑时会作为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更有可能适用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反之,如果防卫人有前科劣迹,犯罪后态度恶劣,拒不认罪悔罪,则可能会影响减轻或免除处罚的适用。 1、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防卫过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 一、在客观上表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 二、防卫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正在事实的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行为,是不存在防卫过当的。如你所说,对方三人持凶器入室行凶,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打死了行凶者也不属于防卫过当。除非是对方的暴力侵害已经被成功制止,你的朋友出于“防患于未然”的想法进一步伤害对方才可能导致“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罪名,一般都会以“故意伤害罪”定性,但是在量刑的时候会从轻。 3、防卫过当致对方死亡即涉嫌故意杀人罪。 按照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对于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何种情况下减轻、减轻多少,何种情况下免除处罚,一般应当综合考虑防卫的具体目的、过当的程度、罪过形式以及防卫行为所保护权益的性质等个方面的因素。 同时服刑期间制止了他人犯罪属于有重大立功表现,对有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幅度为: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如果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两年有期徒刑。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悔改表现突出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两年有期徒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