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借款纠纷发表时间:2025-02-21 16:19 金融借款纠纷法律问题咨询:1521079629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完善,人们就会将手里的闲钱进行投资,金融投资风险很大,收益也很高。这就导致了出现很多金融借款纠纷,那么,金融借款纠纷该如何处理呢?华律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为你带来以下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金融借款如何处理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诉讼解决。 合同法第二百零一条 【贷款违约责任】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金融借款纠纷执行时效 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如果有中断是由可以中断。 金融借款纠纷如何举证 (一)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其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名称在诉争的法律事实发生后曾发生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二)证明借款合同关系及相关担保合同关系成立的证据 1、借款合同关系成立的证据,如借款合同; 2、以抵押方式提供担保的,应提交抵押合同、抵押物的权属证明、抵押物登记情况的证据;以保证方式提供担保的,应提交保证合同或保证函等证据;以质押方式提供担保的,应提交质押合同、质押动产或质押权利凭证交付的证据,以依法应进行出质登记的财产权利出质的,还应提交出质登记的证据。 (三)证明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1、证明贷款人履行合同情况的证据即已向借款人提供合同项下借款的凭证,如借款借据等。 2、证明借款人履行合同情况的证据即各次还本付息的付款凭证,如银行进帐单、现金缴款单等。 (四)相关知识 1、 本院在使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时,要求当事人须于收到本院举证通知书之次日起三十日内完成举证;在适用简易程序时,要求当事人须于收到本院举证通知之次日十五日内完成举证。 2、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3、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应依法在举证期限届满七日前提出。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金融借款合同内容 依《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项规定,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有: 一、借款方、贷款方、保证人的名称、住址、法人代表的姓名(保证人是否需要要据借款方的情况或者借贷双方协商,由借款方提出)。 二、贷款的种类。 三、贷款的用途。国家政策规定,贷款不准用于弥补亏损、垫交被挪用的税收、利润,不准用于行政开支和职工福利,不准用于基本建设(建行的基建贷款除外),只能用于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再生产。 四、借款币种。借款的币种是指人民币还是其他外币。 五、借款的数额。是指经批准的数额,超规定借款要经上级人民银行批准。 六、借款的期限。借款的期限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它是指借款人还款的时间,借款人应当按照规定按期履行,超过期限要承担民事责任。 在借款合同中还款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一般应补充协议确定或者按交易习惯解决,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或按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借款人可以随时还款,贷款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在合理的期限内还款。 七、借款利率。利率是国家严格规定的,双方应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上下限之间确定借款利率。 八、还款方式。是指借款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还款结算方式归还借款,如不能按期还款,借款人应向贷款人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可以延期归还,逾期不还,应承担民事责任。 九、保证条款。是指借款人对所借款项的使用方向、还款期限所作的承诺。 十、违约责任。是借款人将所借款项用于借款用途以外的项目或者逾期还款应承担的责任。 十一、其他条款。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以下将围绕金融借款纠纷的更多方面进行补充介绍: 常见类型 银行贷款纠纷:个人或企业向银行借款后,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足额还款,包括信用卡透支未还、住房贷款断供、企业经营贷款逾期等情况。 民间借贷纠纷: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如私人之间的借款约定不明确、利息过高引发争议、借款用途改变等问题。 互联网金融借款纠纷: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的借款活动产生的纠纷,例如 P2P 网贷平台的借款人逾期还款、平台违规操作、信息不透明等导致的纠纷。 产生原因 借款人方面 信用意识淡薄:部分借款人只顾个人利益,缺乏诚信,有偿还能力却故意拖欠不还,想方设法 “拖债”“逃债”。 经营亏损:一些企业或个人因经营管理不善、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经营亏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借款。 法律意识欠缺:部分借款人对借款合同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随意签订合同,对还款义务和违约责任没有清晰的认识。 金融机构方面 贷前审查不严: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没有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贷款用途等进行严格审查,导致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获得了贷款。 贷后监督不力:贷款发放后,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情况、经营状况等缺乏有效的监督,借款人可能会将贷款挪作他用,增加了贷款回收的风险。 担保制度不完善:对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和代偿能力审查不严格,导致在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担保人无法履行代偿义务。 其他方面 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如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突发公共事件等,可能导致借款人无法正常履行还款义务。 法律法规变化:金融法律法规的调整可能会对借款合同的履行产生影响,导致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执行出现分歧。 行业规范和自律要求 以《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为例,主要有以下规范: 催收行为规范:债务催收对象应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不得骚扰无关人员;催收人员应在恰当时间开展债务催收活动,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不得向债务人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等。 信息管理规范:从业机构应切实保护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隐私,不得非法泄露个人信息,不得采用非法手段或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个人信息。 投诉处理规范:从业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债务催收投诉处理机制,认真记录并处理客户投诉意见,并结合投诉意见优化债务催收的流程和行为。 司法实践新动态 注重多元解纷机制:法院积极推动金融借款纠纷的多元化解决,如上海法院凝聚多元共治力量,优化审判资源配置与流程,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提高纠纷解决效率,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强化金融审判专业化:各地法院不断加强金融审判团队建设,提高法官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审判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如上海法院推进数字法院建设,通过场景建设、数字建模等方式,强化监督管理、推动适法统一、提升审理质效。 关注新兴金融领域纠纷: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司法实践中对新兴金融领域的借款纠纷关注度不断提高,如涉区块链、数字货币等相关的金融借款纠纷,法院在审理时需要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