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5210796290

借款纠纷:借条被毁如何认定借款事实成关键

发表时间:2025-05-20 15:15
典型意义

  1. 借条作为借贷关系的关键凭证,其灭失并不必然导致借款事实无法认定。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依据证据规则,全面审查各种证据的效力性及证明力,通过对多个间接证据的综合分析,判断其能否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从而认定借款事实是否存在1

  2. 本案警示了当事人在借贷活动中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逃避债务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增强证据意识,多方式留存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情简介
2017 年和 2019 年,南京的朱某分两次向好友张先生借款共计 30 万元,皆为现金交付并写有借条。然而直到 2023 年 4 月,朱某一直未还钱。之后朱某的妻子联系张先生称要还钱但需先确认欠条,见面后朱某夫妇却将借条撕碎扔进河里。张先生遂将朱某告上法庭,提交微信聊天记录,其中有多次催款及朱某提及借款相关内容的表述,还有撕毁借条的视频等证据。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微信聊天记录中朱某的相关表述、其向他人的付款记录以及在张先生陈述借条被撕毁时保持沉默的视频等证据相互印证,形成完整证据链,认定朱某向张先生借款 30 万元的事实具有高度盖然性,判决朱某返还张先生 30 万元。朱某上诉后,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专家评析
争议焦点一:借条在借贷纠纷中通常具有重要的证明作用,但当借条被恶意毁损时,法院不会仅仅依据借条这一单一证据来认定事实。而是会从整体上审查案件中的各种证据,包括聊天记录、付款记录、当事人的行为表现等,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判断借款事实的可能性。只要其他证据能够形成有力的证据链,即使没有借条,也可以认定借款事实。
争议焦点二:在借贷关系中,现金交付的借款方式存在一定风险,一旦借条等直接证据灭失,证明借款事实的难度会增加。因此,当事人应尽量采用转账等有迹可循的交付方式,并妥善保留相关证据。同时,对于对方可能存在的逃避债务行为要保持警惕,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编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借款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证据在认定合同关系成立和履行方面的重要性。在借贷纠纷中,当事人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合理收集和运用证据,以实现自己的合法诉求。
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

副标题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副标题

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本网部分内容可能涉及转载或摘录于网络,但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经本网核实后将会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